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9-18 03:31:29 点击量:
你知道最近的深圳有多“热”吗?不仅是气温,更是体育氛围——进入9月,深圳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高水平体育赛事。9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测试赛在福田、宝安、龙岗、光明四区同步开踢,深圳变身“超级球场”;9月14日,2025中澳男篮挑战赛龙华站擂响战鼓;9月16日起,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和被誉为“女子网球世界杯”的比利∙简金杯总决赛也接连挥拍开赛……从年初至今,深圳已举办近百项重大体育赛事,平均每天超过一场。
这一切,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等多方面提出20条重点举措,助推体育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政策春风正持续吹拂深圳体育赛事的“烟火气”。
2025年是当之无愧的“深圳体育大年”。早在2月,深圳就承接了第34届亚洲杯乒乓球赛、U20亚洲杯和男篮亚洲杯预选赛三项洲际大赛,打响年度赛事头炮。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年初发布的《2025深圳重点赛事100名册》,收录百项重点赛事,覆盖中超、CBA、全运会等国际国内焦点项目。从“足篮排”三大球到“乒羽网”三小球,再到冰雪运动,深圳体育赛事门类齐全、节奏密集。
一场赛事能串起一个消费链条。乒乓球亚洲杯期间,深圳大运中心场馆内外人头攒动,单场观众超万人。除了比赛场馆内外人气爆棚,毗邻比赛场地的深圳大运天地中央广场也“变身”亚洲杯公园,赛事期间人流量接近70万,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体育狂欢派对。近日,“深圳大运中心”被评为广东省2025“体育新空间消费场景典型”。深圳大运中心以场馆和商业空间为基础,打造粉丝友好、社群友好、生物友好、公园友好四大体系,实现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其配套商业区“大运天地”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人与自然和谐融合消费场景”,也为大型场馆可持续运营提供深圳经验。
在广东省体育局公布的2025年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名单中,除了“深圳大运中心”,深圳还有“云栖望桐露营地”“深圳龙舟文化嘉年华”“一起街超享文旅”等项目入选。这些项目围绕体育新空间、赛事活动、数字体育和体旅融合等多个维度,展现出深圳在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推动产业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效。
非遗体育项目也在深圳焕发新活力。去年,深圳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龙狮项目比赛就将主会场设在深圳节日大道卓悦中心中央大街,为深圳市民带来了多场精彩纷呈的龙狮表演。赛事积极践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号召,让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也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深圳市龙狮运动协会会长蒋岱认为:“龙狮运动在景区、商圈举行,不仅有效聚人气,更能推广传承龙狮文化。期待未来深圳龙狮赛事不仅能‘走出去’,还能‘请进来’,在文创开拓与传承上做出更大成效。”
《意见》提出的六大方面举措,与深圳实践高度契合。《意见》提出:一是扩大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优化赛事服务管理,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壮大冰雪经济,推动体育用品升级。二是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扩大体育消费群体。三是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搭建优质对接平台,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四是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深化行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五是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体育场地供给。六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做好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指出,《意见》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体育赛事既“好看”又“好办”——“好看”是面向观众,提升赛事质量与体系;“好办”是面向主办方,让其“少跑路、快办事、多获益”。
2022年,深圳就出台《体育赛事市场化办赛申报指南和审核指引(试行)》,通过明确分类标准、简化办赛流程、区分“赛事申办”与“赛事报批”等改革,显著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办赛便利度。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国际大赛落户,深圳办赛能力持续提升,体育氛围日益浓厚。深圳本土企业澳洲虎体育传媒便是典型代表——其不仅组建深圳中塞女排俱乐部征战中国女排超级联赛,还创办深圳女排精英赛、四国男篮精英赛、中澳男篮挑战赛等自有IP知名赛事。澳洲虎体育董事长刘冰表示,公司在俱乐部运营中注重国际化、市场化与体教融合,在赛事策划中融入文体旅商联动的消费场景:“比如分别带世锦赛冠军塞尔维亚女排队员和巴西国家男篮队员打卡湾区之光摩天轮、与无人机公司互动深圳风貌等”。刘冰也强调,体育产业不是短暂风口,“目前懂赛事、懂运营的专业人才仍有缺口,企业必须夯实运营能力,否则容易‘一地鸡毛’。”
据悉,未来深圳将继续培育足球、篮球、乒乓球、冰球、电竞等多支高水平俱乐部,构建国际顶级赛事、国内高端赛事、原创IP赛事、青少年及群众赛事五级体系,持续举办女冰世锦赛、羽毛球大师赛、亚洲杯等重大赛事,并打造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X9高校赛艇联赛等自主品牌。到2025年,深圳体育产业增加值目标突破1000亿元。如今,深圳全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已超4000元,位居全国前列。(受访单位供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